淺談鳥音
蔡牧起老師授課
1.鳴管:氣管、支氣管的交界
※補充說明:鳥類的鳴管位於氣管及支氣管的交界處,是個複雜的器官。在鳴管有一部份的薄層組織會特化成具有彈性的振動膜,由一組複雜的肌肉操控,當空氣流經這些膜時會造成振動而產生鳴聲(參考台灣鳥類全圖鑑p14)。
2.鳴肌:
(1)非鳴禽:1-2對,只能同時收縮 (單聲源),例:公雞。
(2)鳴禽: 4-9對,兩側可分別收縮 (雙聲源)。
※補充說明:鳴禽(songbird)屬鳴禽亞目(學名:Passeri),又名雀形亞目,為雀形目分支之一,包含約4000種,遍布世界中,發聲器通常很發達,以這樣的方式產生多樣化和複雜的鳥歌(引自維基百科)。
`
二、類型與功能
1.類型:
根據不同鳥聲的類型和功能,又可分為叫聲(call)、生理因素做分別,鳥類究竟為甚麼要唱歌呢?不同的叫聲(call)有其不同的原因包括:
(1)叫聲:來自遺傳,可分為領域、求偶、警戒、呼喚叫聲
a.警戒:巢區潛在危險、被激怒、從藏身處逃離、猛禽來襲、被天敵捕捉
b.呼喚:出殼前呼喚、夜間遷移群飛、求食(洞巢雛鳥&繁殖期雌鳥)、早
熟性雛鳥群叫、海鴉(Common Murre)、火雞(Turkey)
※補充說明:
夜晚遷徙的鳥類,由於視線不佳,所以常利用呼喚叫聲來提醒方位,避
免隔天部分鳥失去蹤影;而有些鳥蛋尚未孵出來之前也會發出呼喚叫聲
來提醒孵出來的時間。而親鳥和幼鳥之間,迷失的幼鳥也會發出呼喚叫
聲,方便親鳥來尋找....。
(2)鳴唱(Song):部分後天,可分為鳴唱:佔區、求偶、領域防衛、協助繁
殖(金絲雀、虎皮鸚鵡)。
※補充說明:鳥類愛唱歌,有的是與生俱來的,有的是藉由後天學習而來,
有的屬臨界型這輩子只學到某個程度,有的則屬開放型活到老學到老
的。平地常見的小卷尾就屬於開放型活到老學到老的鳥類,不僅會學大
冠鷲的叫聲,有會學花翅山椒的叫聲,叫聲千變萬化,常叫鳥界人士八
丈金剛摸不清頭緒。而經常出現於中海拔的松鴉,也會學習其他鳥類的
叫聲,常讓牠的模仿聲給騙到,尤其是學大冠鷲聲音的時候。
※補充說明:鳥兒唱歌有時也會影響生理現象,例如:只聽見公的金絲雀在唱歌,母的公絲雀就會開始築巢。同樣的例子,當聽到公的虎皮鸚鵡唱歌,母的虎皮鸚鵡便開始下蛋。當公的綠背山雀開始唱歌時,不同種類的鳥類或不同性別的鳥類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,例:當猛禽松雀鷹聽見,就會知道食物在眼前、母的綠背山雀會知道有帥哥在唱歌、當然若是由同為公的綠背山雀聽見,就會把牠當成入侵者,甚至進行攻擊。
(3)其他機械聲:
a.喙發聲-鸛、鴟鴞、啄木、山雀、鳾
b.翼發聲-鴨類、冠鳩、蜂鳥、、、、
c.尾羽發聲-田鷸類
d.食管發生-艾草榛雞、董雞(董董董)
e.氣管氣囊-棕硬尾鴨
e.氣管氣囊-棕硬尾鴨
f.其他--Kiwi
2.功能:
(1)領域(Territory)
(2)求偶(Courtship)-(交配Mating)
(3)警戒(Alarm)
(4)呼喚(Contact)
(5)協調繁殖
3.鳴唱的差異
(1)個體差異
(2)地理差異--方言
(3)季節與週期差異
(4)環境差異
(5)年齡差異
(6)兩性差異
(7)學習(效鳴)
※補充說明:鳥類鳴唱的變化,也會根據不同的個體變化、地理變化、不
同的季節和週期變化、環境或是透過學習而有所不同;同一亞種(尤其
是大陸性的亞種),不包括生殖隔離,例如白頭翁,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春天繁殖叫聲就有所差異;而強腳樹鶯或是繡眼鳳鶥(繡眼畫眉)繁殖季節叫聲和非繁殖季節叫聲也是有所差異。草叢型的鳥類由於不易發現彼此,所以常會大量歌唱;而在空曠的草原上出現的鳥類,由於彼此停棲的位置較遠,所以經常是於飛行時鳴叫,例如:雲雀。而透過學習型的鳥類,則包括:棕背伯勞、金絲雀、小卷尾和畫眉、八哥、紅喉歌鴝、金絲雀等鳥類會透過學習來歌唱。
4.鳥聲的特性
(1)長度
(2)音調高低
(3)響度大小
(4)音質
(5)弦律
※補充說明:
不同的鳥聲依據鳥聲的長度、音調高低、響度、音質及旋律的特性也可以作為分辨的依據。蔡老師也舉了強腳小鶯(台灣小鶯)『你--回去』和冠羽鳳鶥(冠羽畫眉)『吐米酒』這兩種鳥類聲音的長短做為分辨鳥種的例子。而音質方面;梅峰的夏候鳥:白尾鴝的音質則類似高音小提琴的聲音等。冠羽鳳鶥是群居的鳥類,會叫「吐-米酒」往往是一群中的老大在交配之後的叫聲等。
5.記錄方式:
(1)拼音
(2)方言
(3)錄音
(4)聲譜分析
※補充說明:
台灣由低海拔到高海拔,從海邊到平原、從留鳥到過境鳥種類數量之
多,讓一般人無法一一辨別,困難度頗高,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內,能
夠將之記錄下來,方法不外乎有下列幾種方式:1、拼音。2、方言。3、
錄音。4、聲譜分析等四種方式。
三、低海拔鳥種及鳥音介紹
1.黑冠麻鷺:
3.鳳頭蒼鷹
4.竹雞:竹雞二重唱:雞狗乖-雞狗乖(公)-狗乖-狗乖(母)~四隻一盤(台語)
5.棕三趾鶉:
6.白胸苦惡鳥(白腹秧雞):苦哇!苦哇!
7.紅冠水雞:ku –ku-ku或嗶嗶兩聲
9.紅鳩:低沉的『咕~嚕嚕嚕』
10.翠翼鳩:繁殖聲『嗚、嗚-,嗚、嗚- 』低沉叫聲
12.領角鴞:繁殖期夜晚渾厚的『固』單音,經常出現在城市裡。
17.小啄木:單調『唧-、唧-』
18.小雲雀:
23.黃頭扇尾鷹:
27.棕面鶯:如門鈴聲『鈴-鈴…..』。
28.台灣紫嘯鶇:似腳踏車剎車聲『茲-』。
32.大彎嘴鶥:『揮-霍、揮-霍』
34.紅頭穗鶥(山紅頭):『呼、呼、呼、呼』哨音或『救急~』
36.棕頭鴉雀(粉紅鸚嘴)
37.赤腹山雀
38.綠繡眼:
38.綠繡眼:
39.綠畫眉:帶有鼻竇炎的聲音『嗯、嗯、嗯』聲40.朱鸝:花蓮縣鳥
40.大卷尾:『嘎秋-嘎秋』或『嘎、嘎』聲
41.小卷尾:終身學習型(會學蛇鵰的叫聲),嘹亮悅耳富變化
41.小卷尾:終身學習型(會學蛇鵰的叫聲),嘹亮悅耳富變化
42.台灣藍鵲:粗啞『嘎-嘎-嘎』聲
43.灰樹雀:『嘎、嘎、嘎』或嘹亮的『葛葛哩-』混合音
44.白腰文鳥:
45.斑紋鳥
◎參考資料:
◎參考資料:
1.蔡牧起老師2015.3.2上課簡報及課程內容。
2.林務局出版【台灣野鳥手繪圖鑑】
2015.3.2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鳥音辨識"淺談鳥音"回饋分享
1.陳建方大哥分享:聽了今天蔡老師的課程,受益良多。聽鳥音本是要成為鳥人的必修課程。鳥言鳥語,偶而讓自己進入森林聽聽鳥言鳥語。沉澱自己,自然就心情舒服多了。試問自己這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呀!想要去了解鳥的世界,首先就需要接近鳥的生活圈。觀察牠,愛護牠.讓牠覺得我們是出於真誠的心要和牠們做朋友。就會認為牠們是可愛的,友善的。把牠們當成是自己的小孩。呵護牠成長茁壯.不要干擾牠。自然就會了解牠們的行為舉止。
3.沈煜豐分享:這次課程很棒,藉著鳥的聲音可以更快知道是什麼鳥,或知道如何辨識其物種,藉其作為分類依據,收穫很多
4.陳素真老師分享:(3/2 淺談鳥音 研習心得)
蔡牧起老師台大園藝系畢業後,服務於台大農學院梅峰山地實驗農場長達27年,蔡老師除了投入他本行的植物生態調查與教育推廣之外,對鳥類更是情有獨鍾,梅峰海拔2100公尺,正是鳥類生態資源最豐富的環境,蔡老師長期浸淫沉迷研究觀察鳥類,因而成為國內聞名的鳥類權威,不難想像對蔡老師而言,這是一段何等精彩充實的山中歲月,真令人艷羨啊!尤其2000年退休後,蔡老師走遍世界各國追尋鳥蹤芳跡,賞鳥調查更是大豐收,他的"退休更野"部落格是愛鳥人士不可不讀的分享。
蔡牧起老師台大園藝系畢業後,服務於台大農學院梅峰山地實驗農場長達27年,蔡老師除了投入他本行的植物生態調查與教育推廣之外,對鳥類更是情有獨鍾,梅峰海拔2100公尺,正是鳥類生態資源最豐富的環境,蔡老師長期浸淫沉迷研究觀察鳥類,因而成為國內聞名的鳥類權威,不難想像對蔡老師而言,這是一段何等精彩充實的山中歲月,真令人艷羨啊!尤其2000年退休後,蔡老師走遍世界各國追尋鳥蹤芳跡,賞鳥調查更是大豐收,他的"退休更野"部落格是愛鳥人士不可不讀的分享。
我是第一次聽老師的課,短短一上午的課程,對愛鳥的我彷彿展開一本精彩好書的震撼。
讀文史的我,生物基礎薄弱,只覺得鳥類的美麗羽色與悠美鳴唱是多麼如詩如畫的浪漫!今天從課程中,更進一步聯結:原來鳥類的美麗羽翼與悅耳鳴唱,有其自然生物界的生存法則,更是生命繁衍種族延續的必要與平衡!
台下的我,默默下了決心,回家以後要乖乖把台灣鳥類誌三大冊搬出來,好好努力研讀!加油!更希望有機會再次聆聽蔡老師的講課!
5.林展興大哥分享:聽蔡老師一口鳥音,真是享受。老師娓娓道來,如數家珍,聽者如癡如醉,受益實多。激勵了我這個初學者學習的意志,也提供我一個入門的方法,感謝蔡老師專業傳授,感謝公民科學家團隊的用心安排,對我而言,這是很豐盛的學習饗宴
6. 呂瑞欽及陳杰夫婦心得分享:這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完整的聽到蔡老師對鳥聲的解說,蔡老師說明鳥如何發出聲音,非鳴禽只有1~2對鳴肌只能發出單聲源,鳴禽有4~9對鳴肌可發出雙聲源,如畫眉等。
鳥的叫聲(call)可能表示出巢區潛在危險、被激怒、從藏身處逃離,猛禽來襲、被天敵捕捉等情緒,也可能是一種集體求生存的呼喚,如小雞出殼前的呼喚、夜間遷移群飛的呼喚,也可能是洞巢雛鳥或繁殖期雌鳥求食的呼喚。小機掉到水溝一直叫,母雞一定會想辦法就它,初生小火雞不叫,母火雞會將它踩死。
鳥的鳴唱(song)可能表示佔區、求偶、領域防衛、協調繁殖等,金絲雀公的唱歌,母鳥才會築巢;虎皮鸚鵡,公鳥唱歌,沒有配對,母鳥就會下蛋。
鳴唱的差異中畫眉鳥比賽唱歌,唱輸則默默離去;同樣的鳥在不同區域也會發展當地方言;3~4月是鳥唱歌的高峰期;開闊地的鳥較漂亮,灌木叢地的鳥則唱歌較好聽;負責繁殖孵蛋的鳥長的不好看,有些鳥是公鳥孵蛋,公鳥就沒有母鳥漂亮;八哥終身學習不同叫聲。老師一直強調很多對鳥類的觀點,是從我們人類的角度去說明的,鳥類的聲音,顏色,都是它們對環境求生存的對應,我們人類對環境的反應是很遲鈍的,對大自然生命的了解也許有一天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依據。
張憲堂理事長提供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